創作者的日常生活

連結:讀冊生活 

 

創作者的日常生活

這本書其實沒有什麼特別的,內容就是蒐集了上百位創作者(包含作家、藝術家、建築師、音樂家等不同類型的創作者)的創作習慣,讓讀者看看這些頗富盛名的創作者都是怎麼安排自己的時間與作息,以達到期望的創作產出。講白話點,就像是在看他們的時間表,其實沒有什麼特別的,他們也都是人,有的有正職工作,擠時間的縫隙創作,有的是專職的創作者,一天實際創作的時間大概都是半天左右。看完之後,其實也沒法兒說出感想之類的東西,就是「喔。」這樣的感覺。

但是既然有出版社願意出,那就代表是有讀者願意花錢買的,像我這樣的。

那到底為什麼想要掏錢買這種「喔。」的書呢?我一開始也不知道,只是某個傍晚,上班前夕的一小段時間,逛進了金石堂書店,在文學那區隨手翻到這本剛出爐的小書,就這樣看了起來,回家之後就在讀冊買了,後來想想,大概是因為那時候我的時間比較緊,所以看到這種篇章比較短的內容,恰好又是我關注的主題,就很容易讓我出手了吧。

這種「喔。」當然不可能是一口氣看完的書,會無聊死,所以分了兩三個月看完它。得到一點點心得:全職寫作八小時幾乎是不可能的。

因為身邊並沒有這麼熱衷於寫作的人(餬口的不算),所以也無從得知,要養成穩定的產出量到底是要倚賴謬思女神不定期的降臨,還是可以靠規律的作息培養出來。按這本書的統計,大多數的創作者是以規律的習慣來讓自己有穩定的產出,無論媒介是畫作還是文字。而這就是我最缺乏的東西,現在的我沒有辦法固定且長期的寫作,主因當然是懶惰。看了這本書多少讓我有些警醒,這些偉大的作家都如此努力的規範自己,我還在幹什麼?!所以這本是勵志書無誤!

 

===========

 

到目前為止,我都還是屬於依靠靈感的類型,那怕是寫工作的東西,也都是在短時間內強擠出來的產物,譬如今年過年前兩天趕出來的萬字報告,雖然是工作,但平常都需要一個禮拜的時間才寫得完,為了過年火力全開,還過猛到左手小指出了點問題,到現在還是偶爾會發作。再往前就是一個人從晚上11點寫到早上7點,坐在安靜的飯桌上瘋狂打字,然後當天中午把短劇劇本的第一集打完,打完的瞬間覺得整個世界都崩塌了,那感受真是又爽又幹,所以一直記到現在。

這樣一口氣衝的好處是趕得上deadline,缺點是在交稿之後會有好一陣子完全無法再開始寫任何東西,身體會不自覺的非常厭惡這個動作。所以在那之後,我都不再做這種事了,反正我主要也不是靠文字工作吃飯,於是就無止盡的懶下去了......

驚覺這樣下去是不行的,所以我變了個法兒,從閱讀寫作相關的書籍開始重拾這種感受,恰好2013年很神奇的,一些出版社翻譯了一些跟寫作技巧有關的名家著作,剛好讓我撈著幾本喜歡的東西,算是進修,也是慢慢的加速回溫。

 

寫作這檔事

其實從小我的中文作文就爛得讓老師頭疼,明明國文科其他部分都很好,分數就硬是死在這個地方,我還記得某年生日,國中的國文老師送了我一本厚厚的作文範例大全,讓我完全不知該如何處置那塊磚頭......一直都沒有在這方面用心,直到大學的時候,因為某一篇散文(英文)被我視為神般存在的老師稱讚了,所以才又開始寫點小東西,那篇散文只是作業,但是寫的時候一氣呵成,並沒有經過太多的思考,我寫的是一面鏡子與一個女人,題目就是Mirror,寫了鏡子的形狀、樣態、破碎的聲音、散落一地的凌亂,通篇都用鏡子在說女人。

現在想想,也許老師當時的稱讚,並不是說我的文筆好,而是我選擇鏡子作為女人的這部份做得好,甚至有可能只是個正向鼓勵的口頭禪(如同我現在對學生所做的一樣),事實上我寫的東西只是小兒科。這些我都不知道,但是這一句稱讚的確對我有正面的影響力,不小的影響力。所以我後來跑去學寫劇本,其實跟這個也有些關係......千絲萬縷,總覺得其中的一些緣份交織得有些...讓我不明就裡,如果我繼續寫點小東西,也許未來有一天,我會有更全知的觀點,知道這些事物到底對我的人生有什麼樣的意義。

這樣一本「喔。」沒想到還有讓人整理心路歷程的功能。嗯,算是不錯的收穫囉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emid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