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文底佳:
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photo.php?fbid=10151179011821103&set=a.148693151102.137203.111105671102&type=1&theater

 

這篇打的是他的摘要,不過說是摘要,也翻了七八成了吧我想

愈到後面,中文文法可能會愈詭異,不過應該還算看得懂(吧)

這是某書的內容,而這個機溝把它一篇篇打上臉書來分享,不想買書又有興趣的可以發摟一下這個帳號

書名是 "The Wisdom Of Kabbalah"

打在網誌裡將來我自己比較好找:P

 

內容開始:

OS: 本段落敘述了卡巴拉與宗教的區別,並非攻擊任何宗教,只是描述兩者的不同。 

 

首先,是關於對「神」或是「造物主」的態度。宗教假定了造物主會依照人類的作為,而改變其態度,在卡巴拉之中,造物主,或稱為高階的力量,則是不會受人類的行為而受影響,它是永恆不變的。相反地,是人類的行為會改變那最高的力量,當人的行為與造物主的意志較為接近時,那麼人就會感覺到這股力量是和善的,若是較疏遠於最高的意志時,那麼相對的,就會覺得這股力量是比較負面一些的。 

 

其次,在宗教之中,雖然也有提出個人的作為,能造成改變,但是在根本上,仍是對著造物主祈禱。這與大多數的古老信仰十分相似,都是希望透過某種方式的「賄賂」來希望自然的最高力量回應祈禱。而宗教中要求人們要有做內在的改變,大多是要人們為善,希望造物主能夠因為這些善行,而更加回應人們的祈禱,而不是要求人們改變自己的內在本質,使自己變得更像造物主。 

 

但是這會出現一個問題,就是誰的祈禱,或是誰,比較受到造物主的青睞,如此會衍伸出對立心、比較心。不僅是在單一宗教內的比較心,還有跨宗教的對立。

 

在卡巴拉之中,造物主是永恆不變的。人類可以藉由一步步的修正自己,來靠近這永恆的造物主,所以在卡巴拉,希望人們改變,而不是祈禱而已。因此,卡巴拉也激起了某些宗教團體的厭惡,因為卡巴拉等同於間接的指控他們是偽善的。

 

如要更加了解卡巴拉師對於造物主的態度,可以看一下「Kabbalistic prayer-book」(卡巴拉祈禱書),裡面的用字沒有傳達人類的情緒,而是包含了無數個代表靈性行動的符號,這些靈性行動,就是人們在修正自己,以求最終獲得高階光時應當執行的動作。這就是宗教裡的神,與卡巴裡中的造物者在觀念上的不同。

 

 卡巴拉對宇宙的研究,給予人們有關造物者的清楚概念。造物者就在靈性階梯的頂端,而人類就在底部,每一階都代表著不同的世界,而「創造」的目的,就是為了要讓個人獨立的向上提昇,並且將自己的慾望與造物主合而為一。

 

向上揚升包含了自己內在的改變,從小我(ego)的、自我的目的與渴望,轉變到利他、利於眾人的。當人們每向上一階,就代表在某個層面與造物主更近一步。

 

學習宇宙的架構,可以讓人們不再依賴於「祈禱與回應」這種關係。想像一個完美的父母之愛,它就從外部照看著我們,讓我們在這個過程中學習、認識並經驗整個創造,直到我們與造物主的心智同等。

 

從這個角度來看,造物主對我們不斷改變自己這件事,不能稱之為「修正」(correction),因為造物主總是對我們抱持不會失望的態度。這是因為,我們都必須經歷所有階段,極端的狀態、改變或是感覺,都是為了讓我們獲得經驗,以及完整的感受整個宇宙。

 

「修正」(correction)只代表了我們對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的態度。無論發生什麼事情,我們評估並且接受一切,並相信它是全然有益處的,這能使得我們升起一種喜悅感。並且這會導向一種狀態:人們會發現,任何事情都沒有真正的改變,改變的是人在當下場景的態度。人被放入一個創造出來的情境,並且總是處在情境之中。

 

卡巴拉並沒有說,在這個學問裡,人們在整個創造中的位置,會阻礙人們當一個祈禱者。只是說,「祈禱」在宗教中是核心部分,其他的事情總是比祈禱來得次要。

 

因為卡巴拉的智慧能夠自然的導引人們內省與轉變,所以會使人們疏遠儀式,或是宗教命令。這也是為何宗教會反對卡巴拉的原因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emid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