來源:http://news.msn.com.tw/news2335077.aspx

工商時報【佘研寧】

■現今中國電視劇市場就像股市一樣,前面的入場抬高價錢,後面跟著的就會虧錢,盲目砸錢者就是那些抱著抄底心態的投資人,電視劇市場最後被帶入惡性發展。

今年中國電視劇市場異常熱鬧,一邊是中視傳媒宣佈簽下5大名導拍攝5大名劇;另一邊華誼兄弟也攜手12位製片人,將在一年打造20部戲。知名的影劇公司卯起來拍片,連不知名的也來湊熱鬧,剛冒出頭的北京大唐輝煌,口出狂言要在年內拍攝10多部戲...。

這是北京電視節期間中國國際影視節目展的一景。當時,中國廣電總局公佈數據顯示,今年全年中國將生產逾2萬集的電視劇,到達歷史巔峰。然而百花齊放的中國式榮景背後,卻是不忍卒睹的殘酷真相─廣電總局同時指出,每年僅有3,000多集電視劇能正常播出,也就是說高達8成的電視劇,終將淪為「砲灰」。

8成電視劇 淪為砲灰

中國電視劇市場以令人咋舌的速度蓬勃發展。截至8月,今年中國電視劇生產已多達1.5萬集,比去年暴增6,000多集,推翻去年全年1.4萬集電視劇的紀錄。廣電總局預估的全年2萬部產量,已是保守估計。數量爆炸的同時,等於大部分的電視劇將被安上粗製濫造的量產命運。

「規模化」絕對是形容今年中國電視劇的關鍵字,流水線、大批量的製造,卻有多數不一定能見天日。導演鄭曉龍指出,影視公司一年拍一部戲可賺100%;拍到4部戲的話,利潤就只剩15%;拍到5部戲就要虧本。在「拍越多虧越多」的情況下,各家公司卻飛蛾撲火般一拍再拍,矛盾背後,隱藏著業界大家心知肚明,但卻不可言說的祕密。

熱錢流入 文創產業熱

「國內電視劇市場現在有的是錢!」央視綜合頻道項目部副主任王浩指出,中國電視劇市場因熱錢湧入而進入了新資本時代,資本操作取代了傳統電視融資製作方式。中國近年扶植文創產業,大量熱錢流入,組成上市公司,再從社會上融資,投入到電視劇製作中。

影視公司上市熱潮,就是帶動熱錢盲目湧入的重要原因。鄭曉龍直言不諱,批量生產的大集團不指望靠一個電視劇來賺錢,而是期待上市後再融資,進行別的用途。業內人士也說,電視劇總「先拍了再說」,到時隨便報一個高價賣,公司就有資格上市撈錢。

然而熱錢不斷湧入電視劇的結果,造就製作成本無限追加。曾經一集電視劇成本「封頂價」是70萬人民幣(下同);如今,一集成本破百萬是家常便飯,一部電視劇動輒花上幾千萬甚至上億元也不足為奇。

競爭過激的電視劇,流於仰賴明星臉拉動收視率的老路;而熱錢波濤洶湧襲來,更助長演員漫天要價。業內人士表示,今年年初,一線演員的普遍開價還在一集20萬元左右,現在行情已經近乎翻倍,目前一線演員接一部戲「1,000萬打包」的情況很常見,按整部劇共30集計算,每集片酬約30多萬。更甚者,還有明星被爆片酬高達一集60萬元。

「目前電視劇市場極不理性。」王浩強調,現今中國電視劇市場就像股市一樣,前面的入場抬高價錢,後面跟著的就會虧錢,盲目砸錢者就是那些抱著抄底心態的投資人,電視劇市場最後被帶入惡性發展。

鄭曉龍也說,中國電視劇市場被資本化的現狀就是,大量資本進入並大量出品電視劇,用高額製作成本來砸,然而這一切最終將被市場報復。「這個惡性循環吹起來的泡泡早晚是要破的,我預測也就是明後年的事。」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emid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